百年奮斗,源頭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建。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一起學習《決議》,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背景,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當英國從18世紀60年代初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統治者卻仍處于夜郎自大、自我封閉的狀態之中。原來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國的一些歐美國家,陸續跑到了中國的前頭。落后就要挨打。
1840年,急于向外擴張的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歷史的發展從此發生重大轉折。
圖為中國近代時事漫畫《時局圖》,反映了清朝末期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形勢。
新華社發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面對劫難,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了一場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
這正如《決議》指出的那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span>“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告終。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焙喴仡櫋稕Q議》提到的這些反抗、斗爭和種種努力,對于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是必要的。
據不完全統計,1842年至1850年間,全國各族人民的反清起義在百次以上。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是在群眾斗爭此起彼伏的情況下爆發的。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眾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國達到了軍事上的全盛時期。1856年9月,發生內部自相殘殺的天京事變,這一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國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
在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與捻軍起義的過程中,洋務運動興起。洋務運動歷時30多年,雖然辦起了一批企業,建立了海軍,但甲午戰爭一役,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洋務運動所具有的封建性、依賴性、腐朽性,使其不可能為中國擺脫貧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終失敗的命運。
甲午戰爭慘敗后,一些知識分子把向西方學習推進到一個新的維度,即不但要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而且想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于是,一場變法維新的政治運動于1898年發生了。這場運動遭到封建守舊勢力的激烈反對,如同曇花一現,只經歷103天就夭折了。維新派既不敢否定封建主義,又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還懼怕人民群眾,而把實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這樣的維新是不可能擺脫失敗的結局的。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士兵在武昌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拉開了推翻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序幕,圖為革命軍占領武昌城后,軍政府掛起象征十八省團結一致的十八星軍旗(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戊戌六君子”的血的教訓,促使一部分人逐漸放棄改良主張,開始走上革命的道路。1911年,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撼動了反動統治秩序的根基,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
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由于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這正如《決議》指出的那樣:“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span>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得以產生的歷史背景。
?